大明:我(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1. 大明:我,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总兵是明代设置的官员名称,属武将。最初设置总兵一职实在明洪武年间。并非为常职,也无品级。明朝吸收历代王朝的兵制特点,加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军制,它“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划片管辖。而总兵最初只是地方官吏与藩王就地兼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为高级武将,直到明朝末年全国总兵人数不超过二十人。此时明朝总兵一职已然成为高级将领。

总兵

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明朝的兵制承袭发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点,建立了卫所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秩序为五军都督府、都司、卫所体系。

14世纪-17世纪初明朝时期,总兵为无品级之武官官名,统辖兵士、编制定员、位阶不固定,通常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后,军权归为各省巡抚提督文官,而听从巡抚提督之总兵武官改为正二品,视驻地,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一般来说,清朝在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

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就台湾而言,20世纪前,台湾总兵受台湾道节制,统辖部队称台湾镇,官衔也叫台湾镇总兵,人数在一万名至一万五千名左右。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统领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明朝末年,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全国不过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权力是非常大的。

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总兵最早出现在明朝,它一开始只是一种差遣,不常设,也没有固定的品级以及固定的兵员和编制。比如国家遇上战事,需要派一个将领带兵打仗,那这个被派出的将领就佩将印出战,称之为总兵,也就是这支军队的总负责人。作为临时性的差使,任务完成之后,该将领交还将印,除非有特别的提拔或降职,否则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

总兵这个官职是朱元璋刚刚开始起兵造反的时候专门设置的,大家所熟知的蓝玉, 常遇春等人都干过总兵,一开始这个职位并不是常设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临时任命一个人去作为一军的统帅,被称为总兵。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明朝规定凡天下要害之地,皆设总兵,这些总兵有的会挂将印有的不挂将印。

首先要说,总兵,其实是一种军事职务,中国历史上比较早就形成了衔(爵)、职相分离的官场体制,比较大路的官衔从正一品到从九品都有,爵位则是从王公侯伯子男……而具体到军事中,个人以为,总兵算是前线带兵征战的前敌指挥一类的要职,军事体制中,比较高的职务基本上就是兵部尚书,或者也可以说是秦汉时的大将军、大司马,宋朝时的枢密使、明朝时的五军都督府;而比较低的就多了,比如什么杂号将军、副将、守备、千总等等……

明清时期的总兵在绿营军中是仅此于提督的职位。清代的提督是武职一品官,为各省绿营兵之最高统率,与督、抚并称为封疆大吏。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今天的军长,与省长一样同属于正部级干部。那么仅此于提督的总兵,自然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师级干部了。

总结:总兵这个官职,始于明朝,结束在清朝。虽然我国现在没有总兵的官职,但是守卫边防的重要岗位,总要有人做。于是,新时代的军人们,就坚守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不论何时,不管军衔大小,只要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军人,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大明:我(明清时代的总兵到底是多大的官)

2. 想看历史的书籍白话文的有哪些推荐?

其实你如对历史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学会看原著文。原文的文字记载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看白话文的历史也就一种学习历史的偷懒取巧的行为,白话化的历史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翻译行为,很取决于作者的水平,偏好和思想境界。哪怕学问再高的人也无法把其中的原味给翻译出来。白话的历史只能当作别人的观点做参考,你要只要认真看几篇经典的历史原文,加强学习,看原文也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你的学识,文字驽架能力,感情表达都有质的飞跃。因为只有看原文你才知道为什么《春秋》被誉为微言大义,为什么《诗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为什么《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就像喝一杯红酒只有你自己亲自品尝,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别人是无法替你品尝的。当然我推荐你看的历史书籍首选是“二十四史”,如果精力不够的话可以先看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可以选择带注释的对照版本,有点耐心毅力,读过几篇之后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也没想象中这么难,毕竟我们现在的文化都是传承与前人。不过如果你仅是想知道历史的故事情节以作为以后吹牛必备的谈资的话,还不如看现代武侠小说来的快。

3. 如果评价大明王朝1566的黄锦?

《大明王朝1566》中的黄锦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是洛阳人,现在的偃师市首阳山镇龙虎滩村人。

明朝的王爷除了衣食无忧外,其实是一个非常悲催的人。自从燕王朱棣造反称帝后,他就担心其他的王爷会效仿他造反。朱棣就要求其他的王爷削弱自己手下的卫队,不能随便跨出自己的领地,如果确实有事要离开领地要先向皇帝报告,批准后才可以。

黄锦当了太监以后,就被送到了兴王府为世子朱厚璁伴读。后来正德皇帝去世后,自己没有儿子,皇室近亲朱厚璁就被选择为接班人。

从这时起,黄锦就陪伴在嘉靖皇帝身边,一直到嘉靖皇帝死去。也就是说电视剧中的吕芳是不存在的一个人物,原型人物是黄锦。

当然电视剧中的黄锦也有历史上黄锦的很多影子,电视剧中的黄锦和吕芳是历史上黄锦的结合体。

在电视剧中,吕芳和黄锦都是嘉靖皇帝最喜欢的太监。嘉靖皇帝选择他们守在自己的身边,是非常有眼光的。这两个人确实是善于伺候人,懂大体不惹事的人。

黄锦明白自己的身份,所以他非常安本分。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更多的是起到嘉靖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关系的桥梁。

比如当嘉靖皇帝准备杀死海瑞时,黄锦就出来说话:他在上奏折时,早就把母亲和妻子送回了老家,买好了一口棺材,这是一个不怕死的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嘉靖皇帝从内心深处并不想杀死海瑞,他明白,像海瑞这样的人就是一把利剑,所向披靡,无利而不往。但是他实在忍受不了,还不辱骂他的口气,最终决定把他送上刑场走一走。

当时的黄锦已经伤了一条腿,嘉靖皇帝派他去送处决海瑞的文书,并且不准骑马。嘉靖皇帝只是想警告一下海瑞,更明白如果派别人去送,肯定会非常卖力,赶在午时三刻前送到。

如果让黄锦去,他只会拖延时间。只要在午时三刻以后送到,海瑞的这条命就算保住了。因为午时三刻阳气最盛,鬼魂不敢出来捣乱,最适合杀人。过了这个时间点就不适合杀人了。

当杨金水被送进宫的时候,陈洪就私自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对杨金水动刑,只有黄锦在保护杨金水。所有这一切,嘉庆皇帝都洞若观火。

那么在严嵩倒台后,嘉靖皇帝为什么不把公众的事交给黄锦,却交给了陈洪呢?

这是因为嘉靖皇帝是一个机灵聪明机灵自私的人,他一生都贪得无厌,希望能用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生活。严嵩就是帮嘉靖皇帝搞钱的人,也是帮他擦屁股的人。

严嵩死了,徐阶是个两面讨好的人。那些脏活累活没人干了,黄锦又是个比较善良的人,这种活都干不来,那就只能交给心狠手辣的陈洪了。

但嘉靖皇帝并不喜欢陈洪,他只是在利用陈洪而已。嘉靖皇帝更喜欢黄锦来伺候自己,帮自己打探一些消息,因为他明白,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从根源上来说,在皇权专制社会,最大的毒瘤就是皇帝。皇帝把天下所有的人财物都看成是自己的,都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任意剥夺任意处置。

嘉靖皇帝在临死以前,对裕王讲了黄河与长江的区别。他说:黄河水浑,长江水清,但这两条河都养育了两岸无数的老百姓,如果处置不当也会淹没两边的良田。清官和贪官就如同黄河与长江,如果任用不当,都会泛滥成灾。

在嘉靖皇帝的眼中,黄锦就是长江,人是个好人,但是只适合伺候自己。陈洪就是黄河,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他是和嘉靖皇帝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脏事。

在历史上,贪官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皇帝纵容的结果,他需要清官和贪官替他做不同的事,来满足他不同的需求。这就是皇权专制社会最黑暗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老百姓之所以向往侠客清官明君的原因。

4. 朝鲜王朝的君主为什么有庙号?

古代朝鲜处处模仿中国的礼制,但处处都学得不像。他们那些庙号、谥号纯粹都是瞎求胡来。

按道理来讲,古代朝鲜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他们的国王大概就相当于咱们中国古代的郡王这个品阶。

一个常年外藩的郡王,能被皇帝多待见呢?当然不可能。古时候,朝鲜国派来使臣到我国,负责接待的都是鸿胪寺或礼部的六七品官员。

前些年,韩国派使团来,咱们外交部副部长接待,韩国还不满意,觉得被轻视了。外交部副部长,在古代至少也是正四品,接待个外藩郡王,算给他天大个脸了,还不知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做为藩属国,早先时候,是不允许搞什么庙号的。

朝鲜政权最早僭用庙号,是唐朝时候,新罗国给武烈王金春秋上了个庙号叫“太宗”。真是混蛋,什么玩意儿也敢叫“太宗”?

三十多年后,这事被捅到了唐朝,正是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得知这群不知死活的渣渣们居然敢冲撞李世民的庙号,李显很愤怒,专门遣使去新罗国问罪。口敕曰:意思就是,你们那死货算个什么东西,也敢与我大唐太宗皇帝使用同一个庙号?

朝鲜国君臣商议后,这样回复:这样,新罗就没有改正错误。

而后,在高丽王朝时期,屡屡僭越使用帝礼,还敢自称为“朕”,被臣民们称为“皇上”、“天子”等等,正妻称“皇后”,储君叫“太子”,首都称“皇都”,君主死后都有庙号,甚至还胆敢穿黄袍和祭天。

朝鲜史书中有这样的情节:高丽仁宗时期,也就是南宋与金朝时候,朝鲜国民在狂僧妙清的蛊惑下,居然还跪求国王称帝建元,甚至想拉拢伪齐前后夹攻,征服金国。到了中国元朝时期,就给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渣渣们来了个狠的,完全控制了高丽。那时候的半岛虽然仍然是藩属,实际上和元朝其它行省没有太大区别,朝鲜国王的权力被压缩到了极限。

什么庙号啦、称号啦,所有的僭越行为全部被废除掉了。

所以,高丽晚期的文史资料中提到那些国王也不敢说庙号,高丽最后一位有庙号的高丽国王是“元宗”。

此后,真到高丽政权覆灭,庙号制度也没有恢复。

明朝时候,李芳远夺取了政权,国名朝鲜,规矩就定下了:

“生为中国外藩,死为三韩帝王”

朝鲜国王生前做明朝的藩王,死了以后,仍然上庙号。李芳远给他死了的老爹上了个庙号“太祖”,又开始了私上庙号。

万历年间,明朝援助朝鲜与日本作战,正在战争时期,当时担任赞画朝鲜军前事务的丁应泰上书,说自己得到了一本朝鲜书《海东纪略》(实际上是《海东诸国纪》),这本书中的内容暴露了朝鲜三大罪:

1.勾结日本人,妄想复辟高丽;

2.尊奉日本,大书日本年号,小书明朝年号;

3.庙号中妄称太祖,世祖等,大不敬。

朝鲜人得知后,惊恐万状,朝鲜国王把国政交由太子处理,“今圣旨未下, 方在竢罪待命之中”。君臣开始紧急商议如何应对辩诬。朝鲜大臣柳成龙建议在奏书中回避此事,若明朝询问,再“以言辞委曲对之”。

其他的大臣则认为,朝鲜有大量书籍流入明朝境内,明朝人很清楚朝鲜搞庙号的事情,不如据实认罪候处。 朝鲜君臣最后还是决定如实认罪。

朝鲜向明朝陈奏,说庙号这事情是从新罗和高丽时代延续下来的错误,决无僭妄之心……

朝鲜使者到了北京四处活动,上下打点,拉拢大臣,终于扳回了局势。明朝君臣商议,万历皇帝就把丁应泰撵回了原籍,原谅了朝鲜。

朝鲜搞的那些庙号基本上都透露出其文化方面的各种狂妄自大和半吊子水平。

比如说“真宗”,玄、真,并非庙号常用,在中国古代,只有唐玄宗和宋真宗,因为他信奉的是道教,而朝鲜是以儒立国,哪来的道教?纯粹是胡来。

朝鲜在同一朝还有端宗和正宗,这是同义词,在庙号的规则中也是不这样使用的。

朝鲜还有好多祖。比如世祖、宣祖、仁祖、英祖、正祖(以前是正宗)、纯祖等。

世祖:是想类比于明成祖,把夺位当成了开创。

宣祖:是平定了倭乱,恢复了国土。失而复得,还靠的是别人,哪有什么功劳,不害羞;

仁祖:这是明朝覆灭了,朝鲜改尊清朝为宗主国,人家清朝称祖是因为开拓,朝鲜也不知道凑什么热闹;

英祖和正祖:这是高宗称帝以后,追尊自己的祖先为祖;

纯祖:这是因为哲宗是以旁支继承了王位,追尊大宗以彰显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总的来说,古代朝鲜的那些所谓的庙号,基本上都是在胡来。

5.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杀人犯?

要说起古代历史上的杀人犯,那可就多了。杀人犯不仅古代有,现在也有。否则,就不会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样的说法了。

题主既然把这个问题这么隆重地推出来,那肯定不是指普通的杀人犯。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杀人犯,肯定不在题主说的范围之内;杀一个或杀少量的人肯定也不在题主说的范围之内;必须是成批量地杀人,才符合这个要求。按照这个思路,我说几个古代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杀人犯。

第一个:白起

说起战国时代这个白起,那可了不起。他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他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对于秦国统一六国,那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人物。

伊阙之战,他率领秦军大破魏、韩联军24万人马,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军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我们之所以认为他是杀人犯,不是因为他在战争中消灭了多少对方的军队,而是指对待已经放下武器、投降了的军卒。

1,第一次杀人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与赵将贾偃战,沈(沉)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2,第二次杀人

这件事,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之后。

秦赵两军在长平决战,赵军由于粮食补给不够,急于结束战争,赵王用喜欢进攻但又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擅于坚守的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被围投降。

白起担心赵军降兵反复无常,把赵国降兵40万全部坑杀了。只有240个赵军俘虏被放回赵国,让其回赵国报信,意图摧毁赵国人的意志。

这件事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详细描述: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这十哲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张良、韩信、李勣、诸葛亮、李靖 。

到北宋建立以后,白起因坑杀赵卒四十万,宋太祖赵匡胤认为他军事能力尽管超强,但人品有亏,不值得后人供奉,便把白起清出了武庙。

第二个: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关于李广成为本文所列举的杀人犯的原因,本人本来不愿意。因为他毕竟是民族英雄,不应该在这个名单中出现。不过,这是李广自述的,而且他对此非常懊悔。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后自杀。司马迁评说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李广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

这就是李广自己说的,杀了羌人降兵800多人。

第三个:项羽

项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于世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项羽被称为战神,一生杀人无数,无法确切统计。说起他的大规模杀人事迹,史书上至少记载过三次。

第一次,项羽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20多万人;

第二次,彭城之战带领众兵杀害30多万人。

另外,还有巨鹿、荥阳会战等重大战役,每场重大战役死伤人数都超过十万人,还有其他小规模战役、私下杀人等,其杀人数无法统计。

因为私下杀人数无法统计,暂且可以不提。战争嘛,总是要死人。

但是,第一次“活埋章邯部下20多万人”,都是投降的军卒。第二次彭城之战杀害30多万人。既然称作是“杀害”,那就说明他们本不该死。这两项加起来,就超过了五十万人。

第四个:曹操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他几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也杀了不少人。

在三国群雄中,他杀人之多,恐怕是为人所不及的。有些是政治原因,有些是出于猜忌。

1,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王服、种辑等受献帝密诏谋诛曹操,计划泄露,这些人都被杀,夷三族。董承的女儿是贵妃,当时已经有了身孕,献帝多次求曹操放过她,曹操也没答应。

2,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说曹操残逼之状。到建安十九年事发,曹操派华歆当着献帝的面,把藏在夹层壁中的伏皇后揪出来,活活打死。这次还杀了两个皇子和伏皇后的兄弟宗族一百多人。

3,建安二十三年,金德祎、耿纪、韦晃、吉本、吉邈、吉穆等谋反,二十四年,魏讽纠结徒党谋反。这两次谋反者都无一例外,全部被杀。

另外,只要是有损他的利益或者不能为他所用,曹操也毫不手软。包括荀彧那样的功臣也不能幸免。

4,徐州大屠杀

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传》、《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都有记载。只是年代稍有差异,所杀害的人数相差较大。

《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太祖从徐州返回兖州。当初,太祖的父亲曹嵩解职归隐到谯县,因发生董卓之乱,到琅笽(láng mǐn)避难,结果被陶谦部下杀害,所以太祖立志讨伐陶谦,以报父仇。这年夏天,太祖派自己领军征讨陶谦,接连攻克五座城池,夺取了直至东海郡的大片地盘,收兵经过郯县时,陶谦的部将曹豹和刘备截击太祖,被太祖击败,太祖又乘胜攻下襄贲县,所经之处,大多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载:徐州大屠杀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一。徐州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93年,是魏武帝曹操因为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杀害,产生了报复的行为。在攻下徐州之后,对徐州百姓大肆屠杀。

根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攻打陶谦,攻下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区),陶谦退守郯城,曹操也再攻打郯城(今山东郯城县),暂时攻不下,然后,曹操一连攻下了取虑(今安徽灵璧县)、雎陵(今江苏徐州睢宁县)、夏丘(今安徽泗县)。开始了大规模对百姓的屠杀。数十万人,甚至连鸡犬也不剩下,而徐州的泗水因为尸体堆积得太多,都流不动了。”

对于徐州大屠杀,《三国志》只有:“所过多所残戮”六个字。

另外,《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

三国志里说徐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只有几万人,而《后汉书》说的是几十万人。

徐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是多少?究竟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三国志》和《后汉书》有很大差异。究竟是《三国志》可靠,还是《后汉书》正确,一直以来争议较大。

5,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五月,曹军毁去土山和地道,绕邺城挖了一圈大壕沟,挖开漳水河淹灌邺城;城中的人饿死了一大半。

另外,曹操杀人的记录还有: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10月,征吕布,屠彭城。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攻袁尚,屠邺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征乌丸,屠柳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

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这些屠杀行为,尽管不全是曹操亲自领兵干的,但如果没有曹操下令或者默许,那些部将应该不会杀那么多人,至少不会屠城。

第五个:张献忠

张献忠,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曾经跟着父亲做过小生意、做过捕快、当过边兵。他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攻克武昌后,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而张献忠却自命不凡,不以为然。10月20日,部队到达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张献忠中箭身亡。

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张献忠义军号称60万大军。因为看到李自成兵败,清兵气势如虹,张献忠自感大势已去,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了空前的烧杀破坏。

他以开科取士为名,杀知识分子于青羊宫,又坑成都民众,杀各卫军98万;遣四将军分屠各县,将亿万宝物掷入锦江,决水放流,自谓“无为后人有也”,残忍变态至极。

据记载,张献忠以杀人为游戏,方法也是花样百出。一次,他已积起了一大堆的妇女的小脚,带着他的爱妾去观赏。看了一阵,觉得那山一般的小脚堆上还缺少两只出色的小脚做顶尖,就把他爱妾的脚割下来放上去了。

每到一处,张献忠照例杀一大批人以后,还要把这些人的人头、手、脚分别堆积起来,清点数目,然后刻石碑记载。

一天晚上,他把他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杀了。第二天起来很懊悔,问从人为什么不劝阻他。从人回答说不敢劝。他一怒之下,把身边这些从人都杀了。

张献忠很尊重一个中了状元的读书人,只是因为钦佩至极,他想弄明白这个状元为什么能够如此多才多艺,就把那状元的肚子剖开来看。

据《蜀碧》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川出现了“千里无烟,空如大漠”《荒书》的惨状,有些地方出现大规模人吃人的事件。

当然,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剧减,也不能全都赖在张献忠一人身上。这是许多军事集团连年混战,再加上天灾、瘟疫、饥饿等各种因素的汇合,使得原先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故此,到了清朝初年,朝廷只能执行“湖广填四川”的方法,从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四川。

这些事实,大多出自《清史稿》的记载。

不过,也有人认为《清史稿》大多数所述是事实,也可能有夸大之嫌疑。但是,不管怎么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很多人,这肯定是事实。

第六个: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名臣。在晚清时期,无论是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是和洋人卑躬屈膝也好,据理力争也罢,都和这位充满争议的人物脱不了干系。

公元1863年,太平军起内讧,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洪秀全不满意北王韦昌辉杀人太多,又命令翼王石达开除灭了北王韦昌辉,但又猜忌石达开,逼走石达开。以至于太平军实力锐减,李鸿章带着他的淮军接连拿下太仓、常熟、昆山、吴江、江阴等地,然后集中兵力进攻苏州。

太平军苏州守军主将谭绍光,尽管处境艰难,但仍然带领部队打退了李鸿章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让谭绍光没有料到的是,内讧又一次在苏州城内上演了。

原来,苏州城内当时的四大王(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四天将(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早就被清军吓破了胆。在纳王郜永宽带领下,这八个人背着苏州主将谭绍光,私下和清军谈判、讲和。为了清除谈判障碍,他们杀害了谭绍光,打开城门,迎接清军进城。

李鸿章高高兴兴接受了他们的投降,然后设下鸿门宴,杀了这八个人,又杀害了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军士兵20000多人。

第七个: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名臣。

现在的网络上,提到曾国藩,似乎一片叫好声。好像历史上的曾国藩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完人。诚然,对于清王朝来说,曾国藩毫无疑问是大功臣,但在历史上,他就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好人了。

那么,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有一个历史数据,或许可以证明曾国藩的为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最高峰时,据说南京城人口有一百多万人。到了光绪皇帝转正上位后,有人专门对南京城人口做过统计,结论是,南京人口不到50万。

也就是说,不算太平军军队人数,光是南京城人口,就消失了至少五十万人以上。而造成南京城人口大锐减的原因,就是这位被现在很多人公认的“完人”曾国藩造成的。

近些年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公开资料对曾国藩不利的信息统统消失了。但根据我过去看过一些史料的记忆,曾国藩这个人不仅是除灭太平军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剿灭捻军、义和团的主力干将。

好不容易查到一条消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正月,攻克钟山,合围天京。7月,湘军攻破天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至于说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究竟杀害了多少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详细数据了。只能以“非常多”来说明。别的暂且不说,就以他对待南京无辜市民来说,无论是太平军、捻军,还是义和团,不管是对待战场上的“敌人”,还是放下武器投降的普通士兵,他采取的政策就是一个字:杀。

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文考证,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是一个屠夫。

第八个:骆秉章

骆秉章(1793年—1867年),广东广州府花县华岭村(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 。晚清的中兴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书法家,湘军的统帅之一 。他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同时也是一位清官。

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兵分三路,从云贵边界攻入四川,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公历5月14日),三四万太平军经冕宁小路进抵紫打地,准备横跨大渡河,直取成都。

但是由骆秉章策划,由川军、湘军和土司的“夷兵”组成的大网正撒在大渡河两岸。农历四月四日,石达开太平军乘筏渡河,骆秉章率大军等待石达开大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用枪炮连环袭击太平军,石达开损失惨重。

农历四月十二日(公历5月29日),清军劫取马鞍山,太平军粮道尽失,陷入死地。最后激战至农历六月十三到二十七日,骆秉章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

为了保全部下,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表示愿意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的生命安全。骆秉章乘机派杨应刚赴紫打地石达开大营游说,力劝石达开解甲归田。

石达开与骆秉章订盟。不料骆秉璋却中途变卦,将石达开抓住。石达开的部下缴械投诚后,骆秉章发路票遣散四千多人,尚有二千人安置在大树堡寺庙,骆秉章把他们全部杀害了。

6. 任我行的武功在天龙八部里算什么水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夸张,任我行到了天龙八部真的就算个蛋。

金庸的各本小说有个武功的参照物,就是少林寺方丈。

历代少林寺方丈,武功不会相差太大。

而任我行的武功在明代的《笑傲江湖》中,同少林寺方证大师是差不多的。

在少林寺交手中,任我行和方证难分胜负。而且打久了以后,任我行发现自己的内力竟然被方证大师克制,长期斗下去必败无疑。任我行便动起了歪招,对余沧海下手。方证为了回护余沧海,不顾一切出手救人,才中了任我行的计谋。余沧海被救了,方证却被任我行一指点中了心口,最终摔倒在地。

而且,任我行是吸不到方证大师内力的:任我行只觉对方内力虽然柔和,却是浑厚无比,自己使出了吸星大法,竟然吸不到他丝毫内力,心下更是惊讶。

这客观说明,方证大师的内力比任我行要强不少,这才吸不到。

而吸星大法原本来自于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那么会化功大法的丁春秋武功同任我行比如何呢?

对不起,厉害太多了。

少林寺方丈的师兄玄难,是达摩堂首座,武功甚至比方丈更强。

然而,丁春秋几十招就打败了玄难。其中估计被玄难打中两拳,丁春秋并没有受伤,而是故意让他中毒而已,是诡计。

可见,丁春秋的武功同玄难不是一个档次,差距巨大:丁春秋挥右拳挡住他拳头,跟着左拳猛力拍出。玄难中毒后转身不灵,难以闪避,只得挺右掌相抵。到此地步,已是高后比拼真力,玄难心下暗惊:“我决不能跟他比拼内力!”但若拳上上不使内力,对方内力震来,立时便是脏腑碎裂,明知已着了道儿,却不得不运内力抵挡。这一运劲,但觉内力源源不绝的向外飞散,再也凝聚不起。不到一盏茶时他,丁春秋哈哈一笑,耸一耸肩,拍的一声,玄难扑在地下,全身虚脱。

看看,以丁春秋的武功,对付方证大师恐怕也就是几十招,打任我行一样如此。

如果说任我行远远不如丁春秋,他大概相当于谁呢?

恐怕就是段正淳的水平。

丁春秋的武功和慕容复差不多,两人在小客店几乎打平手。

而慕容复在少林寺上,一人面对南海鳄神和段正淳,经过一番激战将两人打败。

而南海鳄神武功不弱,是丐帮四老水平,是武林一流高手。

而段正淳武功虽不是很强,但远远强于南海鳄神,属于超一流高手中最差的一类。

但是,段正淳的一阳指可以凌空点出很远:段正淳眼见手中长剑随时都会折断,深深吸一口气,右指点出,正是一阳指的手法。他指力造诣颇不及乃兄段正明,难以及到三尺之外。棒剑相交,两件兵刃加起来长及八尺,这一指自是伤不到对手,是以指力并非对向段延庆,却是射向他的铁棒。

而即便是射雕五绝的一灯大师,凌空也点不出这么远。

可见,段正淳的武功只是在天龙八部里面较弱,在后来却并不弱。

这样来看,段正淳大体和玄慈的武功差不多,加上一个一流高手南海鳄神,也不是慕容复的对手。

但是,慕容复击败他们也要一番激战。如果两个段正淳一起上,慕容复就不是对手了。

另外,段正淳的哥哥段正明武功要高很多,是强于玄慈的,也强于慕容复。

如果说任我行武功和段正淳差不多,实在不强。

因为段正淳的武功在天龙八部中,有很多人可以杀他,慕容复、丁春秋、段延庆所有超一流高手都比他强得多。

而遇到乔峰,段正淳恐怕都坚持不到十招八招。

可见,天龙八部武功太夸张了,龙套到了后代都是顶尖高手。

7. 类似重生大明之我是朱元璋的小说?

1、《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作者:岁月神偷

2、《震惊:拿着95式突击步枪闯明末》 作者:成风成雨不说你

3、《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质》 作者:小火烧麦

4、《准备造反,被朱棣偷偷模拟人生》 作者:天蓝色的衬衫

5、《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者:昆吾

6、《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作者:天下大同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88)
精彩清穿言情:报告福晋,你的四爷已上线!
上一篇 2024年02月27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2月27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